積發創意
益智角的陀螺熱潮延燒了兩個多月,
這股熱潮逐漸向積木角擴散,
孩子從對積木圖有興趣→試著看圖仿做→發展創意,
每一個階段的進步,都是經驗的累積,
小小一個積木,
如何建造出能轉、能動、擴散、架高?
這都有賴孩子良好的空間建構能力及平衡感喔!
3C3Q創作
創作初期,孩子遇到困難,
因立體空間概念不足無法理解積木圖示,
除了請教老師外,孩子也會互相研究圖示,一起合作完成作品,
尤其可轉動的作品,更是要不斷嘗試,銜接好每個零件,
可別小看小小一個積木,
這可是促進孩子空間發展、人際溝通的良好橋梁呢!
作品欣賞
創作公園(花、電線桿、椅子、樹)
性別調查局之
玩具也有分男女嗎?
延續之前的性別議題,
老師持續帶領孩子探討性別相關議題,
發現男生愛玩積木、女生則愛畫畫,
但男女只能這樣玩嗎?
於是邀請孩子帶自己喜歡的玩具來分享,
然後孩子依據玩具的特性、顏色、種類,
幫玩具分成男生女生適合玩的,並實際去玩玩看,
藉由事前分類、預測,及實際操作,
讓孩子探討所有玩具都有分男女嗎?
希望藉由討論帶領孩子跳脫性別刻板印象!
玩具總動員
共同討論這些玩具一定由男生或女生才能玩嗎?
老師引導由這些差異中發現性別刻板印象,並探討原因?
玩具趴趴GO
透過試玩,大家體驗每種玩具的魅力,
學會如何與同儕互動、輪流玩,
遇到不會玩的陀螺及需動腦的IQ智慧書、變形金剛,
大家能一起合作解決難題,
從中不僅打破男生只能玩什麼、女生只能玩什麼的觀念,
團討時景鴻:「不好玩的是女生的玩具!」
博淳:「誰說的,都可以玩啊!一起玩才好玩!」
由此可見,孩子在過程中逐漸懂得尊重每個人的興趣。
自畫像VS別人眼中的我
奕妡畫的沛庭
祺惟畫的奇翰
執允畫的冠宇,連眼鏡都有仔細畫出來喔!
老師:「怎麼去具體觀察讓人家一眼就知道你畫的是誰?」
執允:我觀察衣服、眼睛、手、還有眼鏡,
祺惟:我都看全身。
可是大家卻猜錯祺惟畫的,
透過討論,發現身材比例很重要以外,
具體描述他人外觀特徵、當天衣著樣式&顏色更能讓他人一眼認出是誰喔!
藉由畫作觀察每個人的特點,
更進一步了解別人,也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