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故事的緣起
有一天,老師聽到孩子私下討論
蘋果後面要接姐姐?
香蕉後面要接哥哥?
真的是這樣嗎??
於是,老師和孩子開始討論著什麼是男生?什麼是女生?
結論是...
男生---短頭髮、力氣大、很帥、很高!
女生---長頭髮、力氣小、穿裙子、很漂亮!
但 真的是這樣嗎??
衝突產生
於是孩子回家觀察他們眼中的爸媽,
回到課室中分享爸媽在家最常做的事
下圖為:爸爸在家最常做的事。
下圖為:媽媽在家最常做的事。
除了分享之外,更統計出爸媽常做的事的前三名。
爸爸的前三名分別為:打電腦、看電視、玩手機
媽媽的前三名分別為:煮飯、洗碗、洗衣服
咦~~~孩子說:『怎麼媽媽做的工作需要很多力氣!』
『爸爸做的事卻好輕鬆喔!』
而且跟孩子之前所認定的男女定義不一樣呢!
衝突開始產生,觀念是否跟著轉變呢??
因此老師帶領孩子討論:
『家事都是媽媽做嗎?』『男生可不可以做家事呢?』
藉此帶領孩子跳脫性別刻板印象。
威志:『爸爸應該要做事,可是不會怎麼辦呢?』
博淳:『應該是家裡面每一個人都要一起做!』
兩派的聲音刺激孩子思考,家事的分工和性別角色一定有關係嗎?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
發現有部分的孩子逐漸認同家中每一份子都要協力的說法。
這個答案都存在每個人的思維中,抉擇在個人!
除此之外,所有的工作跟物品都有分男女嗎?
這場男女變變變還要繼續探討下去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